客戶簡介:2013年4月,德國政府正式提出“工業4.0”戰略,2015年5月,國務院正式印發《中國制造2025》,正式部署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智能制造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和認可,各企業也在紛紛探索各自的智能化道路。近年來,老工廠的智能化改造和導入智能化元素的新工廠建設也成為天睿在工廠規劃模塊中最多的兩類業務。
項目背景:
廣東圓融新材料有限公司作為會通材料集團成員,是一家專業從事高性能改性塑料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排名行業前三;16年以前租賃生產廠房20000平方米,擁有20條雙螺桿擠出生產線,年產能8萬噸。
隨著經營規模的穩步提升,公司規劃5年內產能提升到20萬噸,現有的生產、辦公場所以及員工生活配套設施已經不能滿足公司的發展需求,公司決定新建工廠,包括辦公場所和員工宿舍、食堂等配套設施。
項目內容:
整個地塊分兩期獲得、分期建設,需整體規劃,分步實施,迭代升級;
規劃時充分考量,保證一期工廠獨立運作;
結合未來公司架構進行規劃(未來成立家電、汽車、工程等不同產品事業部,各事業部獨立運營、獨立核算):采用細胞化布局、柔性化發展:四塊區域結合業務模塊分類,單獨規劃符合各自地塊退讓要求和規劃指標的各業務模塊需求,運作中整個園區協同流轉;
規劃方案充分考慮自動化、智能化的可能性;
結合產品工藝,以“制造工廠物流中心化”為規劃指導思想進行規劃。
項目成果:
1) 目前新工廠整體仍處于調試優化階段,待系統正常達到規劃目標之后,預計會有以下方面的提升。
① 單位面積產出提升50%以上;
② 倉庫單位面積利用率提升50%以上;
③ 人均產出提高30%以上;
④ 單位生產成本降低20%以上;
2)
① 培養了一批具備智能物流設備應用與管理能力的人才;
② 提高了工廠的快速響應能力和交付的及時性;
③ 提高了物流過程信息化、數字化水平,使生產、物流運作過程透明可視;
④ 簡化了庫存管理,提高了賬實一致性,減少了盤點差異率以及盤點時間;
⑤ 減少了人工作業,降低了物流作業勞動強度,改善了勞動環境,降低了員工流失率;
⑥ 大大提升了工廠的可參觀性,基本實現了制造過程和物流過程的自動化和智能化;
⑦未來具備向黑燈工廠升級的能力和接口
3)
1、實現制造工廠物流中心化:用“大物流小生產”的理念來規劃,將生產單元嵌入到物流供應鏈中,拉通整個制造的價值鏈,無斷點作業;
2、細胞化布局,柔性化發展:匹配分期拿地,盡快投產的要求,一期能夠獨立運作與管理、二期投入后又可實現一體化運作;
3、價值鏈拉通:基本實現了“一個流”生產,從原材料入廠卸貨到成品出庫裝車整個過程基本上實現了無人化(少人化);
4、信息實時、可視化、可預警:自組織,自決策,自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