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3-10-17瀏覽次數: 次信息來源: 天睿咨詢-邱伏生
隨著時代的變遷,企業運營越來越強調以消費者和客戶為中心,為了滿足消費者和客戶需求,為其提供更好的便利性和更多的交易場景,渠道多樣化、需求波動快、對訂單交付和個性化的需求導致物流管理越來越復雜,面向的場景越來越多,服務對象越來越廣,服務的深度越來越深,其庫存的分布、成本的控制、資源的分配等都變得異常復雜。同時,基于如此復雜的消費場景,預測和計劃的復雜度也快速增加,精準預測的難度越來越大。因此,通過智能預測提升準確性的同時,企業物流運營管理需要構建物流在市場變化或預測偏差時的快速響應能力,這對于企業應對以“雙11”為代表的大型促銷活動尤其重要。
物流的靈活性需要基于供應鏈的靈活性。企業各業務部門圍繞銷售業績、庫存、交付、滿意度等關鍵指標展開協作,通過共擔績效指標、共享部門數據等方式,開展各層次的計劃工作并對變化做出及時響應。如此,具體到物流的運作才具備靈活的條件。反之,供應鏈的靈活性和響應度又需要生產和物流靈活性進行支撐,更小的批量、更短的提前期、更多的訂單交付點、更接近市場的庫存分布等,將極大的有利于供應鏈的快速響應。
要構建物流和供應鏈的靈活性,首先就要充分了解服務對象的需求,也就是消費者和客戶的需求。這里的需求不僅僅是什么時候需要什么產品,而是通過與消費者和客戶保持充分的接觸、溝通、協同,獲得關于客戶在產品、需求、庫存、銷售、活動、資金等方面的信息,以及消費者社群、行為、導向、事件影響、季節因素、流行引領的方面的信息。在零售領域,所有消費者的需求最終都將通過客戶(經銷商、門店、網店、網絡銷售平臺,本節統稱客戶)的供應鏈數據呈現。
傳統的批發、壓貨模式下,企業和客戶之間各自經營,客戶通過訂貨會、批發等方式從企業批量購買產品,然后再通過各種渠道銷售給消費者,這種情況下,由于缺少一體化的管理,信息基本斷層,常常導致供需錯配、頻繁缺貨、兩端庫存堆積、市場缺貨嚴重等問題,整個體系毫無競爭力可言,隨著新零售時代的到來和發展,這種模式正在快速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將這些客戶納入企業的供應鏈管理體系,將經銷商、門店、網店、網絡銷售平臺作為企業供應鏈的一部分,共同為消費者提供服務。在這樣的前提下,品牌企業與客戶之間在計劃、庫存等方面進行深度的協同。
在計劃方面,需要與客戶共同預測,共同執行未來一段時間的庫存計劃、要貨計劃、提貨計劃,基于客戶、門店和商圈數據優化門店的產品品類計劃,結合銷售、陳列、周轉以及后倉管理優化門店的鋪貨補貨計劃,通過與零售數據的整合優化成品發運計劃等,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整體的計劃一體化,以此引導供應端的計劃制定、資源配置、各級庫存儲備等,實現用較低的綜合成本最大化的滿足消費者需求,最大化的創造價值。
圖片:來源于網絡(美的安得全渠道一盤貨)
在庫存方面,需要通過與客戶的協同,將總部庫存、渠道庫存和終端庫存全部納入一體進行管控。實際上,當前很多企業經營業績不佳,其居高不下的渠道庫存就是罪魁禍首(雖然渠道庫存之所以高也是因為整體供應鏈運作邏輯不合理或者失效的緣故)。渠道庫存雖然不體現在企業的報表中,但更是企業經營的無底洞,使得企業新產品、新技術、新的經營思路、新的戰略轉型等種種舉措都可能失效,因為企業在部署今年及未來的戰略和策略,渠道卻在賣著去年甚至是前年的產品,消費者體驗從何談起。實際上,每銷售一件庫存產品,就成功阻止了一件新產品的銷售機會,所以歷史積累的庫存越高,新產品上市就越難取得好的成績。渠道庫存導致企業負重前行,遇到強大的對手沖擊、市場環境變化、產品技術迭代更新等重大變化時,難以及時做出調整,將使得企業喪失先機,降低企業的競爭力。而要控制好渠道庫存,必然需要將渠道庫存納入企業總體庫存進行一體化管理,企業需要通過一定的規范和技術手段獲得渠道準確、實時的庫存數據,制定合理的渠道庫存結構和標準,據此生成合理的補貨計劃,并以此牽引制定企業的總體庫存計劃和庫存部署。
與客戶協同、尤其是與大客戶協同,是企業提升供應鏈競爭力的有效突破口。通過與客戶的協同,真正理解客戶需求,讓客戶感受到超過預期的服務(包括交付、成本、響應、品質等要素),如此才能形成企業的口碑和傳播力,支撐企業獲得競爭優勢。企業與客戶之間的供應鏈、物流協同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是通過信息共享實現協同。比如客戶需求信息與未來預期、未來“需求”的共享;客戶終端銷售數據及庫存數據;交付能力、生產計劃、計劃進度的透明;訂單需求、交期協同、物流安排等方面的協同。主要在于供需雙方均能夠及時掌握動態和變動,減少雙方博弈。
其次是在計劃和庫存層面的協同。比如雙方供應鏈運作全程可視、共享;深度了解客戶供應鏈運作;共同設定庫存水平(客戶審批);客戶提供預測,制造廠商備成品庫存或材料庫存等。雙方要打破傳統聚焦于訂單的溝通方式,簡單的基于訂單的響應,既不能提升客戶滿意度,也無法實現總體的優化。
圖片:來源于網絡
第三,為客戶提供端到端供應鏈服務增值。比如為客戶提供“產品+供應鏈服務”;聯合產品開發和材料開發;供應鏈深度服務,共同優化成本,幫助品牌客戶釋放資源專注于品牌打造等。通過提供深度供應鏈服務,一方面可以建立客戶粘性,另一方面,有利于打造價值鏈生態的專業化分工和能力的良性發展。
具體可以將客戶協同分為六個層級:傳統訂單響應,三流打通信息共享,協同計劃與預測CPFR,庫存管理與協作,端到端全程互動(幫助客戶經營),如下圖所示。
圖 供應鏈、物流管理與客戶的協同層次
在智能供應鏈環境下,未來的物流運營管理可能的場景是:客戶只負責門店銷售和服務消費者,所有的計劃、庫存、物流、補貨、退貨、調撥等均由品牌企業或者品牌企業委托的第三方服務商全面負責。而是否具備品牌企業和客戶之間全面整合的條件,是否能夠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是否能夠對消費者和客戶需求做出快速的響應和調整,將是企業供應鏈運營能力高低的最直觀表現,也是企業在未來供應鏈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