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3-06-21瀏覽次數: 次信息來源: 邱伏生
對于家居行業,之前了解確乎不多,也許是習慣了家里的沙發,或者是家具行業不像汽車家電快消品一樣,一直是日常生活和市場中的吸引眼球的行業。
此前的了解也就僅僅是對北京的博洛尼《高效倉儲與快速配送》的培訓,還有后來的達芬奇家居“旅游”的問題。
是最近對于家居行業深入研究分析和對G企業的供應鏈項目調研之后發現,家具行業是一塊處女地。
絕大多數的家具企業,最早都是從手工作坊開始,到最后的幾百甚至幾千家門店,有了今天的品牌。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幾乎可以稱之為“野蠻生長”。
從生產、質量、工時、流線、營銷都沒有基本的標準和讓人耳目一新的管理在內,更不要說現場管理、精益生產、供應鏈管理、信息系統、標準工時,甚至流水線都由于“滿足客戶個性化的需要生產”的原因無法提及和規范;
從產品實現的角度而言,工人們從下料、搬運、刨平、組裝等基本是一個人或者一個小團隊完成,如果一定說是符合現代管理的話,可以套用一個名詞“獨立制造島”。
當我們站在G企業稍顯混亂的現場評點他們“高庫存、低交貨率、現場混亂”時,我們得到另一個真實的信息,那就是“在行業內而言,G企業還是做得最好的,其他企業就甭提了?!?span lang="EN-US">
是啊,對于知名管理者們而言,這是一個 “偏遠的行業”,幾年或者十幾年下來,員工們成了制造專家,稍有錯位,員工就另起灶爐,于是,家具企業如雨后春筍一般發展起來了(當行業進入門檻比較低的時候,該行業就是典型的“背叛行業”)……
這便有了今天的“百家爭鳴”的現狀了,適逢前幾年房地產行業不錯,于是有了眾多的分散的家具品牌,于是有了與其他行業一樣的競爭、降價。
多場混戰下來,擺在管理者們面前的仍然是—生存與發展。
于是,有人開始考慮產品競爭戰略問題—就會有更多人思考…
于是,有人開始關注供應鏈協同的問題—就會有更多人關注與參與…
于是,有人開始考慮產供銷計劃管理與信息平臺搭建的問題—就會有更多人從困惑中走向梳理后的解脫…
于是,有人開始考慮生產方式的優化與轉變—就會有更多的“行業創新”出來…在生死存亡的現實下,誰愿意拒絕呢?誰又能拒絕呢?
于是,有人開始考慮行業營銷機制的轉變—就會有更多的盈利模式與利益再分配方案出現,為了企業和行業的“涅槃式發展”,博弈是難免的。
于是,電子商務和家具物流又將成為新的戰場...
于是,家居行業將出現嶄新的氣象,于是頗具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將整合那些“不怎么樣的企業”,當然,還有可能的是IPO的企業勢必越來越多……
此前為何就沒有人關注呢?
也許現在關注,尚未為晚。
于是,我們該為這個行業忙了